时间:2022-09-14 08:20:22 | 浏览:659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苍山五台峰下,始建于南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到大理国时已经是香火旺盛的佛寺,过去整个建筑群有殿、阁、庵、堂等,历代都有维修,但现在仅存神都,圣源寺、观音阁三所。
圣源寺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在白族村庄中是很少见。作为大理人,我今天是第一次探访圣源寺。从大理古城沿214国道往北约20公里,就到达庆洞村。现在圣源寺的格局是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时定的,整座建筑坐西向东,按中轴线布局,自山门进入依次为过厅、南北厢房和大殿。
圣源寺大门
圣源寺山门,青瓦砖墙、褐色的门柱、黑底金字的匾额和对联让寺门显得古朴庄重。进入大门白族建筑风格的前院呈现面前 ,青瓦白墙配以花鸟字画彩绘 ,两株紫薇开的正艳,让前院显得清秀典雅。
穿过过厅,进入正院,正殿背倚五台峰,坐西向东5开间,南北厢房各5间,东厢房共7间,中间一间为门道。整个院子简洁方正,中间水缸里一排荷花正开,让院落又显得生气勃勃。
圣源寺大殿
圣元寺因曾经保存《白国因由》一书的雕版而远近闻名,《白国因由》是现在所见到的记载白族神话传说的唯一的古本专集。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圣源寺住持寂裕法师将《白国因由》做成雕版刻本,并将其中观音十八化的部分内容刊刻于圣源寺大殿二十扇隔扇门上。这二十扇精湛浮雕隔扇门可以说是一份艺术珍宝,可惜的是雕版和格扇门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
北厢房和东厢房
光绪年间留存的墨迹
廊顶的彩绘
文化大革命时期,圣源寺曾遭到严重损毁,寺内供奉的佛像都被破坏,大殿隔扇门上雕刻的《白国因由》也被刮掉,只有大殿廊顶上的彩绘得以幸存 ,现在还能看出彩绘线条流畅、人物花鸟刻画精美、栩栩如生。殿廊两侧墙壁上光绪年间所留存的《白国因由》和《阿育王传》的墨迹,也被石灰涂抹掩盖,1999年,圣源寺住持演圣法师对圣源寺进行抢救性修复,在冲洗墙壁时发现,才让这些字迹得以重现。
从圣源寺往西南约15米就是观音阁。它原来是圣元寺的钟楼,和寺同时修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将寺和楼用墙隔开,定名为观音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从苍山花甸坝攻打当时的杜文秀政权,双方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战,圣源寺被焚毁,观音阁幸存下来。
观音阁
观音阁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亭阁式建筑,保持着元末明初时代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地区现在留存下来的古代建筑中年代较早的一处,建筑风格同样显得古朴庄重。圣源寺观音阁所供奉的观音一改寻常的观音形象,而是一位长须白眉,看上去和蔼可亲的男性形象,被称为“观音老爹”,深受群众信奉崇拜。
观音阁因为曾经有一块《山花碑》而令世人瞩目。《山花碑》,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文是元末明初当地白族文人杨黼用山花体写作的20首词。作者先写苍洱风光名胜,后抒发个人思想情感,情景交融,反映了当时白族文人的心态。杨黼生于明初,他的先辈是大理国和元代的名仕望族,也有观点认为观音阁就是杨家的宗祠。“山花碑”现陈列在大理市博物馆的碑林内。
圣源寺北面,就是“神都”。神都是大理最典型最有名气的白族本主庙,老百姓称它是中央皇帝庙或“建国神宫”。
神都门楼
现存的“神都”是光绪年间重建的,正殿坐西向东三间,南厢房三间,门楼三间,“神都”的门楼也是白族建筑风格,但装饰风格和圣源寺是大相径庭,门楼上的木结构藻井,绘满了白底蓝花鸟兽花卉吉祥图案,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对联都是红底金字,整个门楼用色鲜艳夺目。
我去的时候大门紧闭,是照片这位看护的阿奶给我开的门才得以进去参观,老人家已经在这儿照看了十多年,现在已七十多了,老两口还在照看“神都”。 老人家背后的长廊里,一长溜得都是地灶,可以想象庙会时节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进入神都先是财神殿,供的财神。后面正殿 供奉的就是庙里最大的本主神“五百神王”,统率着周围71个村庄的本主,他的神号“灵镇五峰建国皇帝”。这个中央皇帝名叫段宗榜,传说是南诏功臣清平官、又是大理国王族段氏的远祖。他因为率兵打败了入侵的狮子国部队,被南诏封为十八功臣之一。
讲“神都”就不得不讲“绕三灵”,它是苍山洱海一带的白族人民在长期农耕文化中形成的内涵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三灵”指洱海西岸三个神灵象征,它们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中的几位重要“本主”和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神祗。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苍洱之间数百个村庄的白族民众,自发以村庄为单位,组成“绕三灵”祭拜队伍,从大理古城城隍庙出发,边唱边舞绕到洱海边的仙都金圭寺和马久邑本主庙、佛都崇圣寺。在 24日这一天到达神都。人们在庙前通宵达旦狂舞或对歌,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可以说的“绕三灵”就是以“神都”为中心开展的。传说,这个节日从南诏时起就一直延续下来,现在“绕三灵”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游完圣源寺,我颇有感慨,回来以后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才成此文。圣源寺和《白国因由》有深厚的渊源、观音阁的《山花碑》、圣源寺、神都及观音阁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绕三灵”的核心活动场所,圣源寺建筑群拥有这么厚重的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积淀!可我以前也很少听说,今天也是第一次探访,参观圣源寺现在也不要门票,但我今天也就遇上寥寥几个游客。
现在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各地建设大量文创园,编故事,讲故事。圣源寺临近214国道,又地处大理古城和喜洲古镇之间,有着便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又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想,在加强对历史遗迹保护的前提下适度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让更多喜爱文化旅游的游客和群众走进圣源寺,了解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也能更好的将圣源寺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苍山五台峰下,始建于南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到大理国时已经是香火旺盛的佛寺,过去整个建筑群有殿、阁、庵、堂等,历代都有维修,但现在仅存神都,圣源寺、观音阁三所。圣源寺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在
大理天谷喜院位于喜洲镇寺里村委会翔龙村,临近古镇,宾客前往洱海、苍山、大理古城、三塔、双廊、周城、蝴蝶泉、花甸坝等景点均非常方便。累了、压力大了,想逃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大理和丽江一路走来,放空自己,躲进酒店,让自己切换个频道……感觉真的很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是到了大理
是谁说过,一辈子没到过云南,没赏过喜洲古镇的风花雪月是一种遗憾。那是位于大理古城北部的一个美丽小镇,东边毗邻洱海,西边靠着苍山,镇子里处处可见雕梁画栋,门楼山墙。这里是白族人民的聚居地,这些建筑的美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丨❤推荐理由丨喜洲古镇,名字就很欢快,喜洲古镇是大理比较原始的古镇,值得前往,转角楼,红墙,蓝续扎染坊这些打卡点是必去的,油菜花花海和红墙的视觉冲击感,喜洲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
2018年,云南省诞生了15个创建成效显著的特色小镇,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些小镇在哪?具有怎样的特色?将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小镇大赏》带您走进云南的15个特色小镇,对话特色小镇创建者。喜洲古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远在南诏大理国时代曾经成为
租一辆车,在大理出行还是非常方便的。许多人在大理租车旅行的目的可能都是为了环洱海自驾,我们也是。以海西的喜洲古镇和对岸的网红双廊炜目标,我们的自驾主要是为了这两个洱海边上的小镇。从古城出发,去喜洲的距离不算远。开车的话,沿着大丽线半小时就能
踩着古韵的青石板,穿过古老的巷子,去寻找那些遗落在光影斑驳中的历史。喜洲一座恬静而优雅的小镇,她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安宁古雅的白族民居建筑,沿街五彩斑斓的扎染长布,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
“我想不到,在国内这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老舍《滇行短记》提到大理的人文历史气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大理古城。而这让老舍惊喜的喜
大理这座城市是我第一次来,却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惊喜,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喜洲古镇,距离大理古城约半小时的车程前往喜洲古镇感受一下白族生活。·我们是选择五一过后来大理的,真不喜欢人多扎堆的地方 所以选择了大理喜洲古镇,比起节假日的人山人海 个。
近年来,云南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田园牧歌型、民族风情型、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绝妙景观型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彩云之南,被誉为“世界花园”,这里山水瑰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彩、生态优美,具有打造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离开蝴蝶泉,我们驱车向喜洲古镇出发。喜洲古镇,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自古以来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镇,孕育了“严、董、尹、杨”四大家族,其中以严家为首。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喜洲历史文化街区是河蛮故地、南诏故都,历史文化悠久,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传统风貌特征保存最完整的街区。喜洲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古镇,是云南最早发展经济文化、文明历史最长的古镇。
喜洲是白族聚居区,民居青瓦白墙,门楼恢宏,清淡雅致,很像是徽派民居。“古韵之居,大喜之洲。我是建筑学的门外汉,只能是谈谈自己直观初浅的认识。”游人很少,阳光很好,天空很蓝,慢慢地闲步于喜洲古镇的街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