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12:59:09 | 浏览:2504
出席2022洱海论坛的中外嘉宾代表合影(供图)
论坛现场(供图)
中外嘉宾进行案例分享(供图)
中外嘉宾共同启动大理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建设(供图)
中外嘉宾一同参观“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作品展(供图)
8月27日晚,参与“洱海夜话”的中外青年合影(供图)
为展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8月28日,以“携手合作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开幕。来自近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相关机构代表、媒体记者、各行业青年领袖等300余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
2021年10月,首届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前夕于云南大理举办。作为COP15重大主场外交的配套外宣活动,洱海论坛被生态环境部COP15执委办定位为“COP15的重要遗产和重大成果”。洱海论坛秘书处常设在中国外文局,并在昆明、大理设立办事处。洱海论坛作为机制性会议,每年定期举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发表特别致辞。他表示,近年来,洱海保护治理正在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参与者。让我们携手合作、并肩同行,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懈努力。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聚焦“携手合作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一是要弘扬共同价值,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凝聚力量;二要聚焦务实行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建美好家园提供动能;三要深化交流合作,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中国外文局愿与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各界机构一道,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在致辞中强调,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为开展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做好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对于帮助各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精心设计传播内容,二是努力汇聚传播合力,三是创新传播渠道方式,四是切实提升传播效果。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显刚从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云南扛牢扛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未来,云南省将持续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致辞中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经验与中国担当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为进一步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一是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上展现新作为;二是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新进步;三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完善常态化治理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治理。
东盟副秘书长艾格帕通过线上视频致辞表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中国一直是东盟有力的伙伴。当前正值后疫情经济复苏时代,期待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得到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洱海论坛是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期待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重要议题上有更多对话和合作的机会,携手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在线上主题演讲中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高度重视加强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等领域的合作。期待通过更多对话沟通渠道,增进各国在环境政策领域的经验交流,加强在绿色发展、防治环境污染、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在主题演讲中介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机构,致力于通过政策对话、联合研究、试点示范、能力建设等合作形式,加强中国—东盟、中国—非洲、澜沧江—湄公河等区域、次区域生态环境与气候治理合作,助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中心将加快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区域与全球环境议题的对接。希望能以洱海论坛为契机,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泰王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发言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球的共识和共同努力。泰国也制定了日程框架,努力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期待各国持续加强合作,分享实践经验、提供技术支持,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杨国宗在主题演讲里通过三个方面对大理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一是传承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保护观,用绿色手段塑造生态之美;二是传承发展“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绿色发展观,用绿色产业筑牢生态之基;三是传承发展“兼乎万物、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用绿色理念构建生态家园。
在学习分享环节,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共同向中外各界分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资料英译参考》。
在案例分享环节,来自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代表分享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美丽地球家园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成果。
同时,本届洱海论坛还发起“绿色生活城市联盟”倡议,目前已有广州、济南、苏州、大理、桂林、盐城、泉州等多座城市加入“绿色生活城市联盟”。现场,相关领导及嘉宾共同启动“绿色生活城市联盟”。据悉,该联盟将由洱海论坛秘书处牵头,每年定期组织联盟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经验交流。
为加强大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还共同见证了“大理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建设的启动,该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将打造以“THIS IS DALI”为重点的国际传播系列品牌,让世界认识大理、爱上大理,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
主论坛结束后,中外嘉宾还一同参观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作品展。据了解,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今年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图片、微视频等形式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故事。优秀作品除了在洱海论坛期间集中展示之外,还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推广传播。此外,本届洱海论坛下设5个平行分论坛,于8月28日至29日举办,参与分论坛的相关中外嘉宾分别就“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以绿色生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全球视野下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产业转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谐共生—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与互鉴”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在论坛举办前夕,还举办了“国际青年中国行·云南”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多位青年代表来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进行参访,并在大理洱海畔进行“洱海夜话”,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本届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承办。(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8月24日2022洱海论坛召开前夕“国际青年中国行·云南”活动正式开始国际青年代表一行人参访了大理市银桥镇、石门关景区、漾濞县平坡镇阿尼么007艺术农庄、南诏博物馆、大理市古生村等地深入感受大理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以及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通过
出席2022洱海论坛的中外嘉宾代表合影(供图)论坛现场(供图)中外嘉宾进行案例分享(供图)中外嘉宾共同启动大理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建设(供图)中外嘉宾一同参观“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作品展(供图)8月27日晚,参与“洱海夜话”的中
云南被人们称为“彩云之南”,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云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其境内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这里有着迷人的景色,浓郁的异域风情,以及淳朴、热情的少数民族风俗;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风情完美融合的地方,因此云南受到了
无需太华丽,不用太震撼这个地方这里可以放慢节奏可以体会慵懒时光或许这个地方,可以是云南来源丨美摄之旅摄影旅行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云南这几个不得不去的景点大理古城 梦回南诏大理。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让你非去不可。
突如其来的人流,让一些大理本地人崩溃了。“救救我,我一个本地人抢不到早饭。”“打车打不到,买奶茶买不到,我都不敢出去吃饭,生怕排不到,那天去大理古城,差点给我挤沟里。”文|徐晴曾诗雅编辑|金匝运营|绘萤人山人海一成惊讶地发现,
因为疫情,很多人打消了外出旅游的念头,但也有很多人在报复式旅游,比如云南大理,突然就被挤爆了。有人调侃,这个夏天,全中国几乎一半的人去了云南,这其中几乎一半的人去了大理。据每日人物社,目前在大理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苍山洱海,直接变成了“人山人
云南网讯(记者 秦蒙琳)7月27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白族自治州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10年来,大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的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护洱海、战贫困、保稳定、抗疫情、惠民生、稳。
如果你问我,夏天最适合的旅游目的地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大理洱海。“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爱上、恋上这个美好的地方。第一次听闻大理应该是年少时读金庸先生的小说
中国网10月10日讯(记者 彭瑶)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10月9日举行。在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吹风会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李琰介绍,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2021年1—8月,洱海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优”;“十三
从云南人的祖先开始,他们就把对大海的向往和想象寄托在了“湖”之上,“洱海”就是大理人寄托向往的有力证明。从未见识过大海辽阔的大理人,千百年来把“洱海”当作了“海”。云南,一个内陆省份,不临海,只靠山,所以“海”成为了高原上的奢侈品。
双廊,一个此生必去的发呆小镇 !比丽江清净,比大理多情,去过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它。云淡风清的苍洱风光,隐逸自在的生活,从杨丽萍到赵青,从苏童到野夫,都深深地爱着这里。
“跟着边凡看世界” 双廊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东北、洱海东北岸的双廊古镇享誉海内外,这里湖光云影共徘徊,旖旎的自然风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许多艺术家慕名而来,并选择留在这里,让双廊的文艺气息愈发浓郁。
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修缮完毕,古色古香的镇子与时尚典雅的旅游观光区相互映衬,让你体验不一样的慢节奏的洱海风光。相信有不少人都知道大理洱海边的双廊古镇吧。这个地方似乎每年都在修缮,修复完毕的时间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俗话说:"大理风光在洱海,洱海风光在双廊"。双廊古镇背负苍山,面迎洱海,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自古以来就享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的美誉,是领略大理万千风情的绝佳景位。这一站,我们跟着铂爵旅拍寻迹南诏古国,来到这个风光旖旎的古镇,感受
我推荐大理洱海双廊镇,这个古镇非常的精致非常美丽,名人杨丽萍老师就是那里人,在那里还有住所。大理之行来到了第三天,昨天我们进行了开车环洱海,洱海一周也就115公里,虽然称为海,其实也并不是很大。双廊古镇去了洱海一。